鎏金铜牛为什么被称为国宝
西夏立国189年传主10位,在近二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西夏民族在,与中原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西夏历史文化,也曾辉煌一时。宁夏博物馆收藏的西夏鎏金铜牛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西夏鎏金铜牛,1977年出土于西夏陵区101号陪葬陵,现藏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模制浇铸成形,腹内空心,外表通体鎏金,造型生动,比例匀称,形象逼真,工艺精湛,是西夏文物中的精品,号称“西夏第一铜牛”,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铜牛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重188千克。中空,外表通体鎏金。牛屈肢而卧,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壮,线条流畅,形体硕大。鎏金铜牛的浇铸采用了传统的外范内模制作技术,并使用金属模具。表面装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金属装饰工艺鎏金技术,这种金属表面的鎏金装饰工艺流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工匠有高超的技艺。鎏金铜牛说明西夏的青铜冶铸技术和表面装饰工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反映了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西夏墓葬中随葬如此精美肥硕的铜牛,说明了牛和牛耕在西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为西夏农耕化的过程提供了实物佐证。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党项”之名始见于《隋书》,其族源是古代羌族的一支。在建立政权之前,主要从事狩猎、畜牧业,俗尚武力,无法令,无徭役,不知稼穑。1038年建立了以兴州(今宁夏银川)为统治中心的大夏国,之后大规模地开发农业生产。农业获得明显发展并进而达到兴盛,主要表现在官私粮窖储存了大批粮食。堆积如山的稻麦储放在星罗棋布的窖仓里,反映了西夏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技术上,使用的生产工具与宋朝境内汉族农民所使用的相差无几,有犁、铧、犁弯、犁项等,这说明西夏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宋朝相仿。
20世纪后期,随着西夏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在宁夏、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河西、青海东部等地都相继发现了西夏遗址与文物,其中不乏气势恢弘西夏佛教建筑、技艺精湛的石雕、方正繁缛的文字、无与伦比的金属器,都成为消失的西夏文明的特殊见证,鎏金铜牛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后期,随着西夏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在宁夏、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陕西北部、甘肃河西。青海东部等地都相继发现了西夏遗址与文物.其中不乏气势恢弘的西夏佛教建筑、技艺精湛的石雕、方正繁绷的西夏文字、无与伦比的金属器,都成为消失的西夏文明的特殊见证,竣金铜牛便是其中之一。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铜关公雕塑款式和摆放
- 体育运动雕塑在校园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 校园雕塑的作用
- 作为设别系统的城市雕塑
- 广场雕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 雕塑的价格相差的原因
- 适合安装在校园雕塑有哪些
- 铜雕塑中的红铜和黄铜有什么区别
- 雕塑厂家如何设计以城市为主的主题性雕塑
- 校园雕塑厂家在制作校园景观小品时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