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铜佛像的历史演变
根据佛教的记载,弥勒佛铜佛像被后世人们尊称为未来佛,是现世佛释迦牟尼的继任者,将来会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在人间降生渡劫。历经诸多磨难,渡化万千生灵,最后在龙华树下顿悟成佛,接替释迦牟尼成为西天如来佛。
现在我们在寺院中看到的弥勒佛铜像一般都是大肚便便、笑口常开的造型,其实在弥勒佛刚传入我国的时候起初并不是这个造型,西晋末期的弥勒造型主要是右手扶脸呈思索状的交脚式坐姿佛,表现出勒在兜率天宫等待降生的形象。此时的弥勒在造型上保留了许多中亚人高鼻深目的面部特性,有明显的西域文化特征。
到了南北朝时期,演变成了禅定式或倚坐式造型,并且衣着装扮上已具备一定的中华文化的特征,用坐姿代替了中亚文化中的交脚式造型,十分明显的体现了佛教在中国汉化的特征。
到了五代后梁时期,才确定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满面笑容、坦胸露腹的大肚弥勒造型。相传,五代后梁时期宁波有位自称契此的高僧,体胖而腹大。常挑一布袋,别人供养的物品全都放进这个布袋,但从未见他将物品倒出,反而布袋从未见满过。世人皆感神奇,称他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至此,众人方才领悟到,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化身,于是后世的弥勒造型均以布袋和尚为原型。
现在我们看到的弥勒佛铜佛像,看到弥勒佛笑口常开的造型,心情自然也就随之开朗,在寺院中总能看到弥勒佛的身边有一副楹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向善。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铜关公雕塑款式和摆放
- 体育运动雕塑在校园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 校园雕塑的作用
- 作为设别系统的城市雕塑
- 广场雕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 雕塑的价格相差的原因
- 适合安装在校园雕塑有哪些
- 铜雕塑中的红铜和黄铜有什么区别
- 雕塑厂家如何设计以城市为主的主题性雕塑
- 校园雕塑厂家在制作校园景观小品时的设计要求